全国热线:18609840880

巧妙运用用户习惯开发小程序

08-05

  首先选择小程序,以营销为主,围绕微信生态做用户裂变。但为了驱使用户进行传播,对整个产品来说,最大的沉迷机制是什么?即及时的用户反馈。但在微信生态中,除非用户注意到您的公众号,并且必须是服务号,这样的模板信息就可以通过发送这些模板信息,告知他工作进展如何,挣了多少钱,或有谁注意到你,有没有留下信息。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有增长的,大部分用户又是新用户,没注意到服务号,不能给他们“立即反馈”。而且这点在小程序中,可以直接实现。

  小程序的切入点

  1.单特性类型工具跳出率低,工具类小程序

  经过大量小程序总结发现,很多火起来的小程序基本上都是工具性的,大部分都能满足单个场景的需要。这些都和以前的 APP、 PC端时代的发展轨迹类似。比如美团,从单一团购开始,到如今的超级 APP吃喝玩乐。

  由于微信已经成了使用习惯的碎片,不适合做大量的游戏,包括现在的长文生态也是,用户看到这么长的文章就点击收藏,收藏到文件夹中,稍候再看、晚一些再看,导致很多长文传播难。因为用户在刷朋友圈时都是碎片状态,因此一旦功能过于复杂,就会占用用户的时间,加重其焦虑情绪,很容易被用户关闭,而且跳出率非常高。

  2.利用大幅减少的点击费和信任费

  假如一个 APP每天都有上百万级的生活,那么移动到小程序里面一定要500多万天的工作,甚至能达到千万级生活,这一点后来得到了证实。微信主要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形态。APP如此昂贵的下载成本,将其单一的功能分解,利用用户社会关系来传播,几乎无传播成本。

  由于微信是一种社会关系链形式,用户信任成本也大幅下降。最初用户会发现,现在很多时候的小游戏,都在 QQ空间、新浪微博上面的游戏排行榜上面。小型程序正处在野蛮成长,跑着跑着的时代,因此,每个人都没有做过原创内容。

  这个小程序的特点就是沉迷于用户的使用习惯,那时我看到很多公众号,旁边都摆着一张配图,用指纹引导使用者用手来识别二维码。随后才发现,如果没有在海报上做这样的设计,许多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个 二维码是否能被识别。在分裂时发现,五、六线用户不会保存照片再发送给好友。即使有些用户不会截屏,如果图片上的 二维码旁未写长按识别二维码,使用者根本不知道该 二维码是否能长按识别。再看看他们的好友就会发现,他们几乎只有各种各样的转发链接,没有图片+文本。

  节目组内显示的格式是很强大的。群组中除了拼多多网、抢红包的链接之外,还引流了搞笑视频。许多时候我们的小程序做了播放按钮,即使没有视频,也会在里面放置一个播放按钮。许多用户都有这样的点击习惯,添加后点击率翻两、三倍以上,这样小程序就可以轻松地匹配下沉用户的使用习惯。